在“十四五”收官之际,内蒙古正全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内蒙古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引。内蒙古社科联积极响应号召,以“社科赋能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四季社会科学普及集中活动,旨在强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引导群众参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凝聚广泛社科力量,助力内蒙古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力量。
一、活动开展总体情况
4月17日,以“社科赋能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全区第二季社科普及集中活动启动仪式暨主题报告会在赤峰市喀喇沁旗举行。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发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虎作重要讲话。活动采用“主会场+云直播”形式,吸引自治区各盟市社科联、社科普及基地、社会组织及喀喇沁旗干部群众共2万余人线上线下参与。内蒙古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海东教授作《壮大经济上行新动能: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主题报告,系统剖析了内蒙古资源禀赋与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基层干部提供了理论指导。
各盟市结合实际,采取集中活动与常态化普及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社科知识深入基层。
活动组织方面:呼伦贝尔市开展活动437场,包头市203场,鄂尔多斯市234场,赤峰市242场。呼和浩特市160余场,锡林郭勒盟131场(其中盟级28场、旗县97场、基地6场)。乌海市51场,二连浩特市26场,乌兰察布市30场,阿拉善盟35场,形成了盟市、旗县、基地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在参与人数方面,呼和浩特市参与群众约18万人,锡林郭勒盟6.5万人,鄂尔多斯市8万余人,乌海市1.2万人,呼伦贝尔市超5万人次,阿拉善盟和乌兰察布市各约5万人次,满洲里市和二连浩特市均达到千人次以上。通过整合社科基地、社会组织、高校等资源,各地将理论宣讲、文化活动和实践服务送至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及农村牧区,既扩大了工作覆盖面,也使高质量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地区发展凝聚了思想共识。
二、创新普及形式,增强社科普及工作实效性
各盟市积极突破传统讲座模式,注重品牌培育、场景构建与数字应用,使社科普及更贴近实际、更富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
(一)打造特色品牌,深化社科普及内涵
呼和浩特市打造“社科飞燕”品牌,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展精准服务:在社区组织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为青少年举办暑期诗歌支教(累计吸引600余个亲子家庭参与),将理论知识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赤峰市依托专家资源开展“订单式”服务,成功促成美丽河镇与企业项目合作;张桂艳团队通过生态保护讲座等形式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包头市制作的《北疆文化之文话包头》短视频,首季推出2集即获得5万余次点击,并选送3项作品参加全国赛事。阿拉善盟推出“阿拉善社科微讲堂”,围绕北疆文化与居延文化制作《阿拉善仿古地毯织造技艺探秘》《从居延汉简到航天梦》等6部微视频,其中1部已推荐参加全国短视频大赛;同时计划开展6期“社科先锋”理论宣讲。
(二)推动社科知识融入实践,提升服务基层实效
各地立足实际,推动社科知识向产业前沿、文旅场景和基层一线深度融入,有效提升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一是服务产业发展需求。乌海市围绕煤炭、葡萄等特色产业,组织开展“乌金密码”主题研学与技术培训,促进社科知识与地方经济有机结合。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推出“星空探索之旅”活动,引导40余名中小学生通过VR技术体验科学奥秘,在沉浸式学习中培育科学兴趣。阿拉善盟科技馆承办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阿拉善赛区赛事及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将航天精神、科学思维融入实践环节,为地方发展储备青少年科技人才。
二是深化文旅融合实践。包头市图书馆主动拓展服务场景,在大剧院、文化街区设立图书市集,打造“移动阅读+文旅”新模式。二连浩特市举办“放歌北疆·书写百姓”风景画巡展,以艺术为载体传播北疆文化内涵。阿拉善盟额济纳博物馆推出“诚信在兹——契约文化展”“居延遗址图片展”等专题展览,结合中国航天日、国际博物馆日等重要节点,实现文化传播与社科普及的有机联动。三是精准对接基层服务。满洲里市建立“点单—派单—接单”服务机制,由基层群众按需提出诉求,专家团队精准响应。乌兰察布市依托开放大学资源开设“百姓社科讲堂”,围绕反诈骗、食品安全等民生重点开展社区教育。阿拉善盟蒙医医院组织“关爱银龄健康,蒙医守护同行”等系列活动12场,服务群众455人次,将健康科普与蒙医药服务有效结合,切实回应群众关切。
(三)拓展线上渠道,扩大社科普及覆盖面
各地积极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社科普及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锡林郭勒盟采用“现场+云直播”方式启动社科活动,线上参与人数约3500人。兴安盟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获自治区采纳转发,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
赤峰市以线上渠道拓宽社科普及活动覆盖面,巴林右旗组织线上云课堂67期,开展相关活动26场,累计参与约3000人次;松山区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文化服务网络;元宝山区采取“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多平台进行传播,有效扩大覆盖范围。
巴彦淖尔市共征集社科类短视频17件;呼伦贝尔市征集好书推荐短视频62件。阿拉善盟委党校推出“北疆文化系列微课”,通过公众号发布6期微视频讲座,累计阅读量1506人次。鄂尔多斯市通过举办短视频大赛,拓展线上传播渠道,实现了线上扩大覆盖面、线下提升质量的效果,促进了社科知识普及工作突破时空限制,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加强思想引领,夯实社科普及工作基础
社科普及工作的核心在于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各盟市坚持将理论武装作为重要任务,通过专家智力支持、红色资源传承和研究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通辽市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陈爱雪教授作《把握时代脉搏,迈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步伐》的专题报告;锡林郭勒盟邀请盟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学军作《牢记嘱托闯新路,感恩奋进进中游》专题报告;阿拉善盟于4月30日举办第二季社科普及集中活动暨“阿拉善社科大讲堂”,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基层宣讲,为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在红色资源利用方面,通辽市举办“烽火通辽——十四年抗战纪实”主题展览;满洲里市开展“聆听历史的回声”口述史采集工作;呼伦贝尔市依托博物院组织“桦韵千年”非遗展示活动;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展厅组织老兵宣讲。阿拉善盟通过制作《居延汉简》微视频、举办居延遗址图片展等方式,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认同。
在成果转化方面,兴安盟立项17项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其中3项入选自治区乡村振兴专项,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科普内容和政策参考;阿拉善盟将理论宣讲与干部培训相结合,盟党校在年轻干部培训班、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等开展专题讲座3场,培训156人次。通过研用结合,推动社科研究更好服务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等重点任务,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
从第二季社科普及集中活动总体效果来看,各盟市社科普及工作紧紧围绕“社科赋能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积极拓展覆盖面以凝聚社会共识,依托新型载体增强传播活力,强化理论指引把稳发展方向,初步构建了面向基层、注重实践的工作体系。四季社科普及集中活动也已发展成为整合社科资源、服务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供稿:社科普及部、制作:学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