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至4日,“江河对话”沪蒙社科学术交流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办,沪蒙两地社科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沪蒙社科研究协作”为主题,围绕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交融、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以主旨报告、圆桌对话和参观考察等形式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互动,共探文化交融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学术研讨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内蒙古社科联、上海市社联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承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虎出席并讲话,内蒙古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主持开幕式并总结,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一级巡视员任小文,上海交通大学智库中心主任李新碗致辞,内蒙古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朱晓俊,内蒙古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鹏飞出席。
任小文副主席致辞。
任小文表示,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愿与内蒙古共享社科研究资源,在文化传承、经济转型等领域探索更多合作可能。
李新碗教授致辞。
李新碗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术研究与智库建设方面的成果,期待搭建更多、更坚实的合作桥梁。
王虎副部长讲话。
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包献华委托,王虎讲话,他指出内蒙古与上海虽相隔千里,但长江与黄河的文明脉络、两地的合作情谊早已跨越地理阻隔。此次“江河对话”既是两地社科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化区域合作、以社科智慧服务内蒙古两件大事的使命担当。
王战教授讲座。
主旨报告环节,两位重量级专家带来深刻洞见。上海市社联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客座教授王战以《关于“十五五”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考》为题,结合上海在经济转型、科技创新领域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十五五”期间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路径。他提出,内蒙古在能源资源、生态屏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借鉴上海产业升级、园区管理的先进模式,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实现与长江经济带的协同联动。
纳日碧力戈教授讲座。
中国首位人类学/民族学长江学者、内蒙古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纳日碧力戈作题为《迟到的文化概念与新的思想解放》的报告,他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出发,提出“文化习惯丛”理论,指出文化是“物感-关联-意义”三位一体的集合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气神交融”的特质,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供了深厚文化基础。报告中,他结合长江文化的开放创新与黄河文化的厚重包容,强调沪蒙两地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合作,让文物“活起来”、文化“走出去”,通过文化互鉴推动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
主旨报告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院长董樊丽主持并作小结。
“高质量发展”专场现场。
圆桌对话环节上半场“高质量发展”专场,王战教授围绕 “十五五” 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沪蒙两地在区域协同、产业转型与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合作机遇展开深入阐述。他指出,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园区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而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广袤的生态空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二者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复旦大学沈涵教授围绕内蒙古生态旅游发展问题,提出以当地生态资源为基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合作探索生态旅游体系认证,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杜凤莲教授结合自治区发展实际,深入剖析了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深化区域合作,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催生新产业,利用数字经济赋能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理事长蔡常青研究员围绕内蒙古发展困境,以北宸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为例,提出通过创新文化、共建共享机制以及跨区域智库合作等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聘专家吴苏贵从自然科学的视角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每一场科技革命,本质上都是一次人文科学的革命。上海交通大学魏文栋教授围绕沪蒙能源合作问题、低碳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深入探讨了两地未来合作发展的空间。
上半场圆桌对话由上海大学郭晓川教授主持、评议,并作题为《迎接数据资产管理时代——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认知》的报告。
“历史文化”专场现场。
圆桌对话环节下半场“历史文化”专场,纳日碧力戈教授围绕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理论,探讨了传统文化与内蒙古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守正创新问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李友梅提出要给予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在“两个结合”科学指引下,共同努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使文化真正能够服务于人民。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杨玉成以《音乐“走出去”的经验与启示》为题,探索分析了以内蒙古音乐为代表的北疆文化走出去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做的基础工作,探索分析了内蒙古音乐文化产业化和文化走出去的现实路径。东华大学教授高长春围绕“长江文化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提出长江文化带给我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元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等三方面启示,强调要学习借鉴长江文化,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下半场圆桌对话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叶舒宪主持、评议,并作题为《东海西海:二米文明溯源的江河基因》的报告。
内蒙古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总结讲话。
乌恩奇总结讲话,他指出此次“江河对话”是沪蒙社科合作的新起点,未来两地将以“江河对话”为品牌,完善学术交流、智库联动与人才培养机制,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让长江与黄河的“文明对话”持续焕发生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更多社科力量。
参观内蒙古展览馆。
本次活动吸引了沪蒙两地50余名社科界代表参与,既有高校资深教授、智库专家,还有沪蒙两地社科联、社科类社会组织代表。大家共同期待以此次交流活动为契机,沪蒙社科界进一步深化协作,在文化传承创新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携手前行。期间,上海社科界专家学者还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内蒙古展览馆、内蒙古博物院和蒙草集团。
合影。
(供稿:研究部、制作:学术中心)